机构经营的“情感账户”理论

摘 要

  讲文章前,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: 我在大学的时候一直在做淘宝电商,也偶尔去别人家里当家教。 当时碰到一个客户家庭条件还挺不错的,但小孩属于可爱淘气的那种,我虽

讲文章前,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:

我在大学的时候一直在做淘宝电商,也偶尔去别人家里当家教。

当时碰到一个客户家庭条件还挺不错的,但小孩属于可爱淘气的那种,我虽然教的一般,但比较有耐心,也被客户认可。

我有一天好奇的问:“你们家条件也不差,可以请那些专业的老师教孩子,为啥会找我辅导孩子呢?”(我是不是太实诚了。。。)

客户回答:“我家孩子很喜欢你,你在我们眼里也是孩子,我们很喜欢你的爱心,也很相信你。”

当时我听了这话之后差点抹泪,之后我对他家孩子就像弟弟一样看待。

我之后脑海里反复回忆这个场景,也做了一些反思:他没多给我钱,就说了这么一句话,我为啥对他家孩子这么好?我觉得是我干这事有了成就感,自己的工作被认可了,所以愿意多干,这也是我愿意进入教育行业的一个原因。

后来我才发现,原来有一个“情感账户”的理论。

情感账户是对于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种比喻。我们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,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与取款。存款可以建立关系,修复关系。取款使得人们的关系变得疏远。

在经营中也有情感账户理论,你给出客户超预期的服务/体验,就相当于往情感账户里存钱,欺骗客户相当于取钱。

再深一步说,如果你往客户的情感账户里存的钱达到一定数量,客户愿意帮你传播。而如果情感账户为负,客户可能不再缴费还可能出去骂你。

所以我反复提醒各位老板: 取钱容易,存钱更难。

我给大家算一笔账,拿我给我妈学校按照客户信任度分级,是这么分的:

A类:特别积极,什么活动都参加的,这类人占了8% 假设情感账户还有20-50元

B类:比较积极,有需求愿意积极参加的,这类占了10% 假设情感账户还有10-20元

C类:一般情况,有时候积极有时候不积极,这类占了60% 假设情感账户0-10元

D类:特别不积极,沟通困难,这类占了22% 假设情感账户0- -10元

假设这个时候学员学费到期,该续费了。

我认为ABCD类客户分别是这么想的:

A:学校太棒了!必须续费

B:学校还可以吧,续费

C:学校虽然有些地方让我不满意,但是换了个学校可能也差不多,我想想看

(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部分学员流失了)

D:服务不让我满意,我去别家看看先(这个时候流失的几率就比较大了)

我是非常严格抓服务的,要求他们至少一周回访一次家长,还有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如生日会/圣诞会。

但还有22%的比较难续费。

我觉得原因有两个:

第一,教育行业竞争本身就比较激烈,家长容易短期功利。

第二,老师有个人喜好,很难每个学员都服务的很到位。

我统计了一下一年续费率也差不多78%左右,我认为在教育机构里算中等偏上的。

好,现在疫情来了,假设为了回款,在2个月内做一些低质量的课想从家长手里捞钱,算是-10分,经过我己算,最后客户的信任度变成这样(注:下列数据为估算)

A类:特别积极,什么活动都参加的,这类人占了6% 假设情感账户还有20-50元

B类:比较积极,有需求愿意积极参加的,这类占了17% 假设情感账户还有10-20元

C类:一般情况,有时候积极有时候不积极,这类占了36% 假设情感账户0-10元

D类:特别不积极,沟通困难,这类占了41% 假设情感账户0- -10元

也就是说,A类客户减少了2%,B类客户增加了7%,C类客户减少了24%,D类客户增加了19%。

就这2个月我想多赚点钱,我的续费率可能会只有59%,下滑19%左右,这可真是亏大了!

不过还有一种办法,那就是后续做一些服务来弥补情感账户的钱。

可我想的是:与其我之后亡羊补牢,为什么不现在就避免错误呢?

万一等到暑假招生旺季,我的情感账户还没补完,那学生不全都跑了?

对于我来说,我知道我们整个机构没有专业做线上教育的老师,课程效果也不好保证,所以我干脆就收便宜点,宁愿扣我现实的钱,也别扣我情感账户的钱。

像线下的美术舞蹈等我觉得就更别搞网课了,我感觉情感征信都能直接机构给拉成“失信人”。

而且据我最近的回访,孩子在家学习也会出现懒散,注意力不集中,坐不住的情况,本质是缺乏同伴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监督。

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在做一些弥补,比如说增加老师答疑和改作业的密度,设立积分评奖模式,主题比赛等等。

总之承诺一张嘴,服务跑断腿。

大家一定要好好计算一下每个学生的情感账户和机构的情感账户,支付宝有花呗,借呗,情感账户可没有“情呗”,等到学员流失再后悔已经晚了。

在最后,祝各位校长能顺利度过疫情难关,也希望校长们能注意维护自己的情感账户以及品牌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